白河概况

白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大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郧西县相望,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古有“秦头楚尾”之称。白河县在春秋时期称钖(yang)穴,秦代设钖县,西魏称丰利县,宋废,明成化十二年(1476)设白河县,以境内白石河得名。《左传》文公十一年(前616)载:“楚潘崇复伐麂,至于钖穴。”据此,白河县至少已有2500多年历史。

1948年4月1日,白河县第1次解放,8月中旬,因解放军主力东撤参加襄樊战役,中共白河县工委、民主县政府随之东撤郧西、郧县,白河被国民党军队占领。1949年5月25日人民解放军又将白河县收复。现属陕西省安康市管辖。

县境面积1455平方公里,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人口为162774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62515人,占99.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59人,占0.16%。(数据来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白河全县皆山,地表被760多条大小河沟切割,地表破碎,沟谷与山梁相间,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海拔在170~1901米。按地理态势,县内地貌可分为中山区和低山河谷区。

中山区在县境东、南、西三方边界和中部,略似一向右倾斜的“山”字型。东、南、西为界岭,中间大山庙梁、蒋家梁、铁矿梁一脉相承,海拔在1200~1900米。南岔的五龙尖为诸山之冠,海拔1901米。该地沟蚀强烈,多峡谷绝壁,片麻岩、砂页岩、基岩裸露,相间天然次生林和陡坡,少有耕地,昼夜温差大,人户稀少。农作物出产玉米、红薯、洋芋、小麦、燕麦、荞麦。多数地域一年一熟。林特产品有木材、生漆、中药材,野生动物多栖于此。

沿白石河、冷水河、红石河、厚子河及汉江南岸阶地以下为山河谷区。多堆积、冲积缓坡,间有小块人工建造的平地。地表除基岩外,余为浅层冲积黄土、沙土,气候较中山区温暖,水资源比较丰富,农作物产玉米、小麦、红薯、水稻、豆类,林特产品有油桐、龙须草、柿子、木耳等。作物一年两熟。人口居住集中,交通便捷。

白河县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1月份平均气温3.1℃,7月份平均气温27.7℃,极端最低气温-10.3℃,极端最高温42.6℃。年平均降水量798毫米,多年平均无霜期264天。因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故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谚云“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是本县气候随地域变化的写照。“春寒、伏旱、秋阴雨”是本县的气候特点,伏旱、秋阴雨也是本县灾害性天气。

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流过,在境47公里,四季通达,唯冬季枯水期30吨以上的大船常在浅滩河段受阻。目前在县域内,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已建成运行。2020年起,全汉江流域进入10年禁渔期。流长30公里以上的河流还有冷水河、红石河、厚子河、麻虎沟、水田河、小白石河等。全县沟溪密布,流量随降雨而变化,一遇暴雨,即发山洪,同行受阻;连续干旱月余,即可断流。

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扭角羚、狐、狼、野猪、山羊、林麝、河麂、獾类、果子狸、松鼠、锦鸡、褐马鸡、稚和淡水鱼类等。

矿产资源以硫磺矿、石灰石为大宗。硫磺矿含硫品位7.5%-40%,因环境治理,目前县域内硫磺矿已全部关停封闭。另有绿松石、砂金、脉金、铅锌等,月儿潭所产绿松石至为名贵。今人考证,春秋时楚人卞和所献之璞玉即此。经加工的绿松石项链、戒指面、手链、雕刻工艺品畅销国内和东南亚、西欧各国。

白河县在解放前人口不到10万,土著居民很少。先民多自明、清时期从江西、安徽、湖广一带迁来。

(数据来源:白河县人民政府官网

中文名
白河县政府驻地城关镇
外文名
Baihe County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代码610929著名景点天宝梯田园、桥儿沟、庙山寨、红石河等
行政区类别机场安康机场、武当山机场(湖北临近)
所属地区陕西省安康市火车站白河县站、白河东站、冷水站、麻虎站
地理位置陕西东南部,安康东部车牌代码陕G
面积1455 km²
方言江淮官话-竹柞片-白河话、中原官话-南鲁片
下辖地区11镇、122个行政村(社区)现任领导县委书记:王日新   县长:龚颖
电话区号0915知名院校白河县职教中心、白河县高级中学、白河县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725800常住人口162774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行政区划

白河县行政区划分为11镇、122个行政村(社区)。(截止2021年底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城关镇

桥儿沟社区居委会、清风社区居委会、河街社区居委会、狮子山社区居委会、群力村委会、胜利村委会、牛角村委会、清风村委会、公路村委会、向荣社区村委会、幸福村委会、中营村委会、安坪村委会、安福村委会、安槐村委会、安坪社区村委会

中厂镇

同心社区居委会、宽坪社区村委会、迎新社区村委会、马安社区村委会、大坪社区村委会、石梯社区村委会、新厂社区村委会、顺利社区村委会、新营社区村委会

构扒镇

高庄社区居委会、凉水村委会、家朳村委会、玉门村委会、东坡村委会、黑龙村委会、纸坊社区村委会

茅坪镇

茅坪社区居委会、响应村委会、花蛇村委会、枣树社区村委会、红征村委会、朝阳村委会、义和村委会、田湾村委会、油房村委会、四新村委会、彭家社区村委会、桃园社区村委会、联合村委会、平安村委会、金刚村委会、大山村委会

卡子镇

卡子社区居委会、陈庄社区村委会、药树村委会、凤凰村委会、大桥社区村委会、仓房村委会、友爱村委会

宋家镇

太平社区居委会、磨坪社区村委会、火焰村委会、东桥村委会、焦赞村委会、天池村委会、光荣社区村委会、双喜村委会、联络村委会、安乐村委会

西营镇

天逸社区居委会、蔓营村委会、双桠村委会、栗园村委会、花房村委会、土泉村委会、高桥村委会、柳树村委会、新建社区村委会

仓上镇

红花社区居委会、东庄村委会、红花村委会、仓坪村委会、裴家村委会、马庄村委会、灯塔村委会、石关村委会、槐坪村委会、农庄村委会、天宝村委会、裴家社区村委会

冷水镇

洞子社区居委会、东村社区居委会、星义村委会、瓦屋村委会、川大社区村委会、川共村委会、沙滩村委会、水坪村委会、花湾村委会、兴隆村委会、三院社区村委会、全家村委会、秧田村委会、中皇村委会、友好村委会、三岔村委会、小双村委会、红椿村委会

麻虎镇

康银社区居委会、南沟村委会、金银村委会、兴坪村委会、太和村委会、松树村委会、十里社区村委会、里龙村委会、月镇村委会

双丰镇

天顺社区居委会、双全村委会、民主村委会、双安村委会、孔城村委会、五星村委会、闫家社区村委会、双河社区村委会

四境

县境北与湖北省郧西县景阳、夹河、羊尾三>区(镇)一江之隔;

县东的泡桐树梁、火烧寺和麻栎沟垴,与湖北省郧县将军、陈家庄毗邻;

县南的黄龙洞、平顶山、东沟垴、硫铁矿二 、三工区、界岭垭、晏家扒、天堂寨和韩家山,与湖北省竹山县得胜(镇)区接壤;

县西的金枝沟魏家沟、印沟垭、太平山、九个函、五岭山付家坡、马食坪,与旬阳县兰滩、武王交界。

民国二十八年(1939),白河县在旬阳县内有文牛、庙坪两个行政保的“飞地”划归旬阳县管辖。1951年,以分水岭为界将原湖北郧县辖地大坪、陕西省旬阳县小沟划归白河县管辖。(数据来源:白河县人民政府官网

手绘地图版权保护,严禁任何形式使用。
地理区位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 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 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 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

坐标

东经 109°37″~110°10″,北纬32°34″~32°55″。

概貌

全境东西长53.3公里(图距),南北宽41.5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全县山脉与沟相间,无一处百亩平地。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横过,县内冷水河与白石河从县境西南向东北大致平行流入汉江。

县内山脉,中部从北向南,依次为天池岭——蒋家梁子——大山庙梁——韩家山;

西部从北向南,有土地岭——太平山——五条岭——界岭;

南部自西向东,有马食坪——韩家山——圣母山——平顶山——野人山。

横亘约100余公里(南部山脉一脉相承,与湖北竹山县交界,县西、南、东三面山脉与中部接连呈向东倾斜的“山”字形。

县城东与郧县交界的下卡子汉江边县全县最低处,海拨仅170米;南部界岭中段的五龙尖海拨1901米,居诸山之冠。 按海拨高度,地表形态,全县可分为剥蚀构造中山区陵区和侵蚀构造低山河谷区。

气候

白河县多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出现于1962年(42.6℃),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1977年(零下10.3℃),年平均无霜期264天。

以候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候平均气温≥22℃为夏季,候平均气温<0℃为冬季的标准,白河县3月下旬初至6月上旬初为春季,6月上旬初至9月上旬末为夏季,9月上旬末至11月中旬为秋季,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为冬季。春、秋季各约70天,夏季约100天,冬季约120天左右。由于白河县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有1731米高差悬殊,县南的歌风、宋家、双河、四新、南岔、卡子和县东部的顺水等地与汉江沿岸一带的季节相差10天左右。即中山地区春夏季节时间较低山河谷地区短10天左右,秋冬时间长10天左右。气温的垂直差异、阴阳坡差异亦十分明显。在同一经纬点,同一时间,山上山下、阴坡阳坡气温有5~9℃的差别。若同时积雪,阳坡日出即融,阴坡几天乃至十几天不化。冬天,阳坡日出可不围炉烤火,阴坡不烤火难以静坐。白河县人总结气候的地域差异谚云“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的多”。

白河全境地图
旅游资源

按照“立汉水文化、舞钖城龙头、活乡村休闲、建康养福地”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康养产业,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生态旅游。依托“一城一廊一轴一环三板块四辐射”的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布局,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六大工程”,凸显水岸山城、秦楚文化主题,积极发展乡村体验游、汉江观光游、山水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老游,全面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到2025年,新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把白河县城作为最大的旅游景区、第一旅游点进行规划打造,保护老县城原有风貌,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扩大旅游接待能力,科学规划改造提升原有巷道和片区,体现白河县城独有特点特色韵味,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旅游产业布局

一城:以县城为中心,打造边城生态白河。

一廊:白河汉江画廊。依托汉江的碧水资源,结合郧西孤山电站、汉江白河电站、白石河拦水坝建设,打造亲水乐水文化体验游汉江水上黄金走廊,打造“高峡出平湖、水天连一色”的“小汉口”水韵风情。

一轴:十天高速旅游交通轴。

一环:山水生态旅游交通环线。

三板块:形成以桥儿沟为重点的秦楚边城、汉水古韵主题板块,以平顶山森林公园为重点的山水原乡生态康养休闲板块,以天宝梯彩农园景区为重点的梯彩田园亲子研学体验板块。

四辐射:向东:白河—十堰—襄阳—武汉;向西:白河—安康—汉中—成都;向南:白河—紫阳—达州—重庆;向北:白河—西安—延安—榆林。


文化旅游产业“六大工程”

文旅品牌打造工程。整合白河文化旅游资源,塑造“边城文化、水域风光、明清古居、美丽乡村”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石坎水平梯地申遗,打造“秦楚边城、生态白河”旅游文化节、农民丰收节、木瓜节、桃花节、茶叶节等文旅活动品牌。

文旅景区提升工程。以红石河流域为示范带动,全力打造红石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着力提升天宝、庙山寨、桥儿沟等景区景点服务质量,积极创建桥儿沟4A级景区,加快推进红石河森林公园、汉江画廊、木瓜小镇、宝石小镇、秀屏山公园、卡子张黄大院、冷水二凤山、麻虎松树大草甸、茅坪五龙尖、双丰女儿寨、古长城遗址保护开发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文旅产品开发工程。大力开发以木瓜、茶叶、干野菜、腊肉制品等为主的生态农产品,以绿松石、汉江奇石、盆景根雕、刺绣等为主的精美工艺品,建设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和销售体系,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白河特色的旅游商品。深度挖掘地域特色饮食文化,创建“白河三点水”示范店,包装推介“白河肉糕”“白河变蛋”“苞谷馍”等特色小吃。

乡村旅游升级工程。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东坡、天宝旅游村核心吸引力,着力打造群力、石梯、陈庄、响应、双喜、闫家、蔓营、红花、三院、十里等特色旅游村,形成环县路、十天高速沿线、汉江沿线乡村旅游带和区域小环线。推进歌风、陈庄、宽坪茶旅融合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农耕体验、纾解乡愁”等秦楚边城特色酒店、星级农家乐和精品民宿。

文旅产业延伸工程。促进文化旅游与农业、科技、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建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全产业链。挖掘“夜白河”文旅消费潜力,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夜间旅游项目。

智慧文旅建设工程。建设一个中心(智慧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四个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市场营销平台)和六个智慧旅游业态(景区景点、餐饮、购物、旅行社、交通和娱乐),积极开展文旅在线服务、网络营销。


生态康养

加快推进仓上天宝运动养生及农业养生基地、歌风茶养基地、蔓营农事休闲养生基地等项目建设,优先在仓上、茅坪、中厂、构朳、西营、宋家、双丰等镇建设10个连锁生态康养基地,加快推进县域健康医疗、生态养老、康养旅游、健身休闲融合的生态康养产业发展,争创生态康养示范县。按照富硒农特产、富硒中药材种植→生态康养产品→生态康养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以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药膳、中医民族保健为重点的滋补养生新业态,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高新化、集聚化发展。到 2025年,康养产业比重占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10%以上。

数据来源:白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

白马寺(晋)

位于白河县前坡牛家湾,下临月儿潭。传东晋时,释道安弟子道立,自襄阳溯汉水西上,以马驮经卷,来到白河县汉水之阴月儿潭立寺造浮图。因马驮经卷,取汉郎中蔡愔从大月氏以白马驮经像回国,及汉明帝下诏修建洛阳白马寺之意,亦取名“白马寺”。据新《白河县志》云:“清初已废,地窖尚存”。1989年文物普查中,在遗址发现石造像7尊,有佛、弟子、菩萨、罗汉,坐姿一,立姿四。单迦跌一;双迦跌一。佛像头6个,其中5个为沙弥,1个结螺髻。

凌空寺(唐)

位于白河县圣母山,据顾騄道光《白河县志》载:“系唐贞观年建”(627-649年),新编《白河县志》云:“基址尚存”。

双塔寺(唐)

位于白河县双河乡双旗村。《重续兴安府志》云:“塔高十寻,为唐尉迟敬德监修。”顾騄《白河县志》载:“有二塔,一在柳树坪;一属孔长沟,相隔三里许。相传唐时寺多僧,凿山空腹为往来。有少妇入寺焚香,即匿其中,莫可追寻。后事败,寺毁修为二塔云。尉迟敬德监修,其塔高耸十寻,砖大有字,剥蚀莫可考。”

古佛洞(明)

位于白河县四新乡佛洞。道光《白河志》云:“古佛洞,在南乡小白石,距城百二十里。洞临河,幽深广阔,遗有释迦、达摩诸像,残碑剥落殆尽,仿佛犹存“正德”二字(1506-1520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监生何九成,乡民盛宏耀等重建宫殿。安徽太湖县文生赵孟儒流寓于此,为作赋以纪其胜。《重续兴安府志·金石》云:“有释迦,达摩造像。像在白河县南百二十里小白石古佛洞。”

龙泉寺(明)

位于白河县构朳乡,据道光《白河县志》载:“在县南五十里九峰山,寺废基础尚存。有钟高六尺,上镌明隆庆年间置。”

广福寺(明)

位于白河县宋家乡,即今之千佛洞所在,明弘治十年(1498年)修。据道光《白河县志》载:“在邑南关儿口,古刹也。中藏《华严经》一部,每逢岁旱,乡民藉之祷雨。”

数据来源:白河县志1996年7月第1版




道教

现行道教活动场所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负责人
道教全真玄天观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中厂镇迎新村庙山寨李崇才

数据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


宗教
类型名称地址
道教民间祭拜未知
白河县茅坪镇枣树社区
道教民间祭拜大山庙白河县茅坪镇大山村


概况

白河县与楚毗邻,居民又多从楚迁来,故楚文化中的神鬼、祭祀、斋醮、咒符、印镜等道教科仪、程式在县内到处可以见到,道教建筑遍布全县,顺水有三教宫,卡子圣母山有仙台观、联云观,双河、冷水、月儿、县城有武圣宫、灵应宫、朝阳观等。清代中期以后任地方的行政长官,希图为地方“御灾捍患”,屡在县城修殿、建宫、设坛,届期请道士作法“驱邪”,连发蝗灾也请道士作法“驱逐”。县内百姓欲“消灾免祸”,凡修建宗教建筑,无不慷概施舍捐助。且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供奉之偶像。裁缝供奉轩辕(县城轩辕宫在下河街中段)、商人供奉赵公元帅、木石匠供鲁班、金火匠供奉李老君、剃头匠供奉吕洞宾、中医供奉华佗、中药供孙思邈、看风水的供奉刘伯温、驾船供奉杨泗爷。道教宫、观、殿中除供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外,还设酆都、十殿阎王、送子娘娘、火神爷,还有些多不胜计的石王爷、牛王爷、马王爷、土地爷小庙,在过去随处可见。

道教神职人员称道士或道人。民间传闻道士皆有“法术”。清代以前,道士常被人请去“拜斗”、“打犯”、“招魂”、“驱邪”、下坛孥“妖作怪”,光绪年后渐少。道士度职有印,文曰:“灵宝大法师”。旧志载县南飞云山(今圣母山)有道士,鹤发童颜,来去无踪,有樵者路遇巨蟒,追逐甚急,道士见状,投手杖逐之,巨蟒即去。卡子西坝一带至今盛传一曾姓道人,某年路经竹溪,有产妇,子不下,母子俱亡。出殡途中,曾道人惊问:“人未死如何能葬?”丧家道:“昨日亡故。”道人说:“人并未死,开棺看来。”遂开棺,曾施以针灸,子下母活。产妇家厚礼相赠致谢,曾道人拒收。问以居址,道人说:“家居白河县卡子西坝”,即去。年终,产妇家中派人担礼品来白河县卡子西坝登门酬谢,问得西坝居民,都说:“曾道人即曾法官也,已死多年,法官庙即其葬处。”来人便说出原委,于是曾法官显应故事四处传扬。产妇家遂换礼品为祭品祭祀。民间盛传月儿潭法官斩花蛇沟巨蟒,城关晏法官与老官爷斗法,皆为道教故事。

30年代,县南纸坊一带曾有人宣传说道教符咒可以使人“刀枪不入”而拉起地方武装——“神团”。两军对垒,“团勇”喝符水念咒,挥舞大刀,赤膊上阵。至今,农村建房,梁上绘以太极图,大门上悬镜“照妖”,室内挂“符条”,“避邪”消灾,还有为小孩“叫吓”、“收魂”、手颈戴五色线等,都是道教的痕迹。道教还宣扬人可以“羽化登仙”,以其抽象的奥秘使一些人笃信。其炼丹术和神话故事在旧社会使一些文化落后的人相信。解放后,道教影响虽渐淡化,而对于避邪、消灾的仪式,在农村至今盛传不衰。

数据来源:白河县志1996年7月第1版




基督教

基督教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传入安康,先后在安康、汉阴、白河县设立教堂,白河县基督教福音堂位于桥儿沟社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鄂西北基督教中心老河口教堂挪威籍牧师贝德威来白河传教,初期在县城搭“布道棚”传教,后在县城桥儿沟中段买冯姓房屋一院作教堂,称“福音堂”。随着教徒的发展,后又在卡子、冷水、小双荆竹园、旬阳县蜀河口设立分堂,称县城为“老堂”。

贝牧师来县疏通行政关节之后,除在成人中传教、赠送袖珍本《圣经》外,带来大量印制精美的宗教画片在少年儿童中散发,儿童少年登门索要,必有所获。继在老堂设置织布机一架、织袜机两台,制“洋蜡”模具两支,令职业教徒生产经营。民国二十六年(1937)又在县城长春寺附近购置土地八石稞,出租给人耕种收租以供堂内部分支出。之后,职业教徒有事可做,自食其力,又使稍有营利,以作社会救济。每逢“圣诞节”向教徒馈赠亦出于此。贝牧师还在白河中学兼任英语教师。抗日战争美援华飞机在山阳、白河失事,贝牧师前往处理。县人对贝牧师尚有好感。

民国三十六年(1947),在白河第一次解放前夕贝牧师离开。战争时期,老河口失守后,“礼拜”活动停止。1951年福音堂自发恢复活动,施行“自传、自养、自治”方针。1953年唐定远出任长老,后由刘祖宽继任,余瑞亭任知事。卡子分堂传道员刘兴让,冷水传道员陈达三、戴尚贤,荆竹园传道员刘高龄。教友分布,除本县外,还涉及湖北省郧县木瓜沟,郧西县羊尾镇、观音沟一带。白河基督教活动盛期,圣诞节来老堂作“礼拜”的教友近200人,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基本停止活动。70年代初期,南岔、四新个别人自学《圣经》,并自发传教。80年代后,白河县在70年代流落河南、湖北等地的人口在外加入基督教,又回白河传教,同时带回《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好牧人》(约翰福音中的故事)、《撒种的故事》(中英对照本“圣经”故事)及《个人传道手册》等广为散发。80年代中期,基督教在全县十分活跃,这些传教者,既没有经过“洗礼”,又没有受过经院训练,在基督宣传中既有儒家的“克己”、“忍让”,又有佛教的“无瞋”,还有道教的“养气守静”,也有当代的“五讲”、“四美”、尊老爱幼、和睦家庭邻里的内容。而“克己”、“忍让”、和睦家庭、尊老爱幼、“因果报应”这些宣传内容赢得了山区部分群众的信仰。

1984年,陕西基督教“三自”爱委会副主席(基督教协会副会长)亲自来白河了解教会情况,对于怎样办好白河教会,作了重要的工作指导。1985年1月25日,县政府根据党的宗教政策,同意城关原福音堂房产权归还基督教团体所有。又于同年12月18日正式批准设立城关地区和冷水地区基督教活动点,并指定了刘培森、李松真分别为这两个点上的负责人(后均选为县政协委员)。使这两地信教群众的生活走向正规。

1986年,省人大还派王仰一、李硅勋两牧师来白河了解基督教情况。并在白河吸收了冷水、茅坪两名教友去“三原神学院”培训。结业回县后,在冷水、茅坪布道,教友很快发展。据1988年初统计,全县31个乡(镇)均有信徒。布道点79个,教友1399人。其中茅坪区占一半。据调查表明,新教友中文盲占74.39%,绝大部分教友属于困难户,或因生活困难,或因疾病缠身,婚姻不遂,家事不顺,升学就业受挫。还有父母信教,子女跟随参入。80年代末有少数基督教的布道人士在组织宗教活动方面,与行政工作和生产管理有相悖之处。在颁发“居民身份证”中,有的教友说“信主的不照像”,春季大忙生产时,组织教友庆贺“复活节”,几个乡的教友一百多人,步行几十里、上百里,带着“颂主复活”、“投靠耶和华”的旗帜,到某教友家聚会,该家“奉献”十几席酒肉,众教友食毕离去,可“奉献者”家中粮食被吃完,生产又被耽误。忍耐不了生活负担时,又把负担转嫁到基层政府身上,要求救济,安排销粮和贷款。有了病教友又不请医生,认为“主能治病”、“主能降福”。若病人死了,其他教友说“信主不虔诚,主不保佑”。1989年5月21日,自由布道人员鼓动教友以及围观者603人冲击朱良乡政府和西营区委、区公所。县委、县政府及时制止了事态的发展。

1989年冬,陕西耀县自称是基督教信徒季某组织“十二门徒”非法组织,进入白河,介入了白河的基督教活动,使正常的宗教工作带着政治色彩。县委、县政府于1990年4月,抽调了一批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基层,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现行法律、法令;教育群众不要参加非法宗教组织。此后,全县基督教活动始恢复正常。

数据来源:白河县志1996年7月第1版




伊斯兰教

白河只有回民信奉伊斯兰教,此教在白河又称回教、清真教。解放前,白河回、汉两族相处中,也曾以“大教”代称汉族,“小教”代称回族。

白河的伊斯兰教与回民直接关连,据回民中老人称,白河回民于清代中后期自湖北省郧阳、旬阳县蜀河迁来。聚族而居,大部分住县城及一江之隔的老官庙(属湖北郧西县),一部分住冷水河口,另一部分住小双河口。

白河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于清同治末年,地址在老官庙(回民说宗教无行政界线),系白河县与老官庙两地回民集资建修。50年代前,每礼拜五做“主麻”时,阿訇在“清真寺”敲梆为号(梆是4尺长的圆木挖空而成),一江两岸闻梆声到寺上去作功课。清真寺内有一大厅,铺地板,供一牌位。无偶像。念经之前,教徒须到专用沐浴小房内沐浴净身,才能到厅内席地而趺坐或跪而念经(禁非教徒入内)。伊斯兰教的义务功课有念、礼、斋、课、朝,白河的教徒只行念、礼、斋三种。伊斯兰经典的《古兰经》,白河伊斯兰教徒中只有阿訇能以阿拉伯语背得经文,白河回民皆用汉语、写汉字,念经时(实由阿訇领诵,见不到经文),于是省去“课”、“朝”即是到麦加圣地去“朝觐”。白河伊斯兰教徒中无人去过麦加。

清末至50年代中期,白河历届(马、定、王、禹4人)阿訇皆聘自关中或安康。50年代阿訇禹尚修,聘自安康。1958年后礼拜、念经功课自行停止,禹以行医度日。80年代初回安康原籍。1958年以前,每年回历九月,成年教徒封斋一月,每日清晨至落日前,不得进食,回历十月一日为开斋节,互送“油香”,庆贺两三天。

回教只养食牛羊。有阿訇时,宰杀牛羊要经阿訇念一段《古兰经》。后无阿訇,回民亦可自宰。

老官庙的“清真寺”因多年失修,已颓损不堪。虽为白河、老官庙两地回民共用,因寺在郧西县境内,郧西县统战部门曾于70、80年代两度拨款维修,因地方族人承建组织不力至今未修复。

数据来源:白河县志1996年7月第1版

  • 1
    白河县基督教福音堂
    白河县桥儿沟社区
庙山寨景区
佛教古迹
天宝景区
文化艺术志
文物古迹志
风俗习惯志
第一节民间文艺一、民间音乐、民歌白河自古至今,群众在劳动、喜庆或居丧时,喜自编自唱,配以打击乐器,至清末时期已形成山歌小调、歌舞曲和号子三种,及一套打击乐曲。小调:有阴、阳锣鼓、八岔、钉缸、骆驼调、蛤蟆调、神仙调、风扫雪、鼓词等几种曲调。其代表作品有《十爱姐》、《盘头歌》、《千杯酒》、《十对花》、《钉缸》、《闹五更》、《十把扇》等200余首。这类小调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歌手可以相互转换歌词或...
第一节图书发行明、清时期,县内无图书发行机构,所用书籍多是开具书名,托人(多为船家)到安康、老河口或汉口买回。宣统三年(1911)黄忠兴(春如)在中河街开设“忠兴书铺”,除到外地采购“五经四书”外,还自刻木版印刷儿童启蒙读物自售,民国十四年(1925)歇业。民国八年(1919)阮玉昌亦在上河街开设书铺,用木版印刷蒙童读物自售。十五年(1926)黄德钦在县城下河街中段开设书铺,除经营儿童启蒙读...
第一节机构抗日战争时期,白河县商会有一台收音机,由张文善负责收听抗战消息,并抄成简报公布于商会大门外。民国三十六年(1947)后,县内没有收音机,更无广播。1949年白河第二次解放后,接收了国民党时期的县邮政、电报局,尚在恢复,报刊杂志很少,传递亦慢,从西安发信到白河最快也需10天,信息传递困难。陕西省委决定于1950年10月在各县建立收音站。11月初,县委政策研究室干部刘述平等人从安康领回...
第一节放映机构、场地一、放映机构1949年前县内无电影放映单位。民国二十七年(1936),庆祝汉白公路通车时,在毛家嘴(今西沟乡向荣村)首次放映黑白无声电影《火车》和《捡鸡蛋》两部影片。抗日战争后期,美国人在县城书院(今气象站)放过一次黑白无声电影。1951年12月初,陕西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一队来县,在县城横街口河滩首映有声电影国产故事片《钢铁战士》、《翠岗红旗》,轰动县城汉江两岸。此后,省...
第一节剧种、剧目一、端公戏端公戏始于清代乾隆年间,系由跳神衍化而来,多在春节时演出。戏人着道袍,演唱某段传统故事,自舞(或击鼓)自唱,只限于大户庭院之中演出。嘉庆、咸丰年间,自安徽、江西、湖北迁此耕种发迹的大户人家,门楼上常设有一小戏楼,以供演出。民国中期以前,城乡中富户“做斋”、“打蘸”,还有“端公戏”的痕迹。本世纪50年代,小孩在家中打闹时,长辈斥之谓“跟跳‘端公子’一样”。白河俗语有“...
第一节碑碣白河所见碑文计有官方告示、记事、公约、捐资留名、墓表等类。散在全县各地的碑文无档案,旧志所载之碑早已失存。60年代许多碑石还可以见到,70年代后多数失踪,为防碑文再湮无考,今将搜集所得而有价值者收列如后(标题、标点为编者所加)。绣屏山禁山碑特授白河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陈(此处为表示敬讳,缺名),为严禁事,照得城垣一邑保障神祠官衙閤邑人民,於□任庇,均须妥为保护,不得有所妨害,至山后...
一、石窟1.兰(南)王洞石窟位于卡子乡桂花村寨沟垴,洞口东北向,洞口呈三角形,高约70米,宽50米,深60米。洞前有15米高的石城墙封护,东北侧开一门,洞内有4层6阶,最里为神龛,高1.6米。现存造像4尊,清咸丰元年(1851)记事碑两通,一圭首,两面刻字,阳面记载兰王洞庙产情况,阴面刻捐资缘由;一通方首,刻记捐资人姓名。另有民国壬申年(1932)记事碑一通,石窟始创于明代。2.千佛洞石窟位...
一、城寨1.白河县内城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清康熙二十五(1686)年重建。城墙高2.5丈,周长190余丈。东门在今粮食局门前,南门在今财政局门前,北门在今县委与百货大楼之间街道上。南门、东门和北门于70年代末拆毁,此外,南门尚存墙体一段。2.白河县外城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沿县城天池岭、周家垭、探马沟梁脊、长春寺、魁星山、清风沟、桃园(今南台子)、土地岭一线,绵延14华里。有...
一、汉墓群汉墓分布于月儿潭街磨沟口、星义村,冷水王家塔、沙滩村、擂鼓台,大双乡曹家厂等地。单室墓,砖券。有水仙花纹、绳纹、几何纹长条汉砖,砖长有37厘米、宽21厘米、厚7厘米和长33厘米、宽14厘米、厚5厘米两种。出土过陶器、陶罐、陶灶、陶猪、陶鸡及五铢钱等。二、三国古墓群三国墓群主要分布于月儿潭附近,出土有“咸熙”、“太康”等年年砖和花纹砖。三、南北朝古墓群南北朝墓群已发现的地方有县城城后...
崖弯栈道:位于药树垭北2.5公里。栈道长约40米,栈孔13个,孔径0.2米,孔深0.25米,孔距1米,沿厚子河西悬崖分布,距河面高0.56米。龙潭栈道:位于顺水乡龙潭南600米,栈道长60米,栈孔11个,栈道上铺有条石和砖石,距水面高2米。陈家湾栈道:位于顺水乡陈家湾东南300米,栈道长40米,现存栈孔50个,方形,孔径0.2~0.3米,深0.3米,孔距0.4~0.8米,距水面高2米。七里碥...
一、白河县城绣屏山古生物化石点在今白河一中至县政府机关后院,沿绣屏山坡地段发现有石斧、石凿、骨锥。出土还有剑齿象、梅花鹿、野猪、仓鼠、箭猪等动物骨骼化石。化石上多有砍砸、刮削痕迹。石化程度深的近似绿玉。二、牛家湾汉、三国、南北朝遗址位于县城西10公里汉江南岸第二阶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余米。出土有灰色素面大板瓦、筒瓦,板瓦长40厘米、宽25厘米、厚2.5厘米。还有素面陶罐、盆、瓮等...
清嘉庆《白河县志》载:“乡民刀耕火种,零星散处,错杂多异地之人”。“民食鱼稻,以鱼猎伐山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馁,亦无千金之家”,“土瘠民贫,人皆俭朴,信巫鬼,重淫祀”。明代中期以前,县境内人烟稀少,尽为原始森林,移民来此,披荆阔草,从事农耕,少有经商,县民皆布衣粗食。自清嘉庆年间至民国二十几年,县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自种自食,淡泊自甘,包谷是主要粮食。自种棉花,纺线织布成衣。清乾嘉时期,生...
一、衣着穿戴明、清至民国二十几年,无论城乡一般居民皆着土布质地的便衣,富裕之家及有官职人员除布衣外,还有几件绸缎衣服作礼服。民国二十几年前的衣服款式有布、绸长袍马褂,大襟便衣,宽大短的裤子。裤腰摺折而系,裤口大近尺,穿单裤走路时,裤如裙样摆动。这类服装直到50年代末在后山居民中还可见到。民国二十几年后,男子兴对襟七扣便衣。妇女仍为右开大襟便衣,裤大且短,长袍马褂已渐稀少。公职人员,始着中山装...
一、春节白河谚云:“吃毕腊八饭,忙把年来办”。农历腊月初八,各家都吃“腊八粥”。腊八粥,以大米为主,佐以各种豆类、面食、蔬菜、调料混煮成一种“大杂烩”。腊月半后都忙着“办年货”,无论城乡,都要添置新的炊事灶具,写对联,买门画、鞭炮、烟、酒、糖果、鸡鸭、鱼肉。为孩子购置新衣帽、鞋袜。腊月二十三、四过“小年”谚云:“军三、民四、霸王二十五”。即军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本世纪6...
白河在明清及民国初期的婚姻,是父母“包办婚姻”,即婚姻者双方未过门前一般不见面,都由父母做主,媒人说合。其程序有:议婚、“发八字”、请期、迎亲四个阶段。民国提倡“新生活”运动时,时兴文明结婚。解放后实行自由婚姻,但都没有脱离传统的联姻程序。议婚:明、清、民国时期,男子到十七八岁,女子到了十五六岁,家长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了,父母便以门户相当为基本考虑因素,女方看男方,仪表健康自食其力程...
白河的丧葬形式有岩葬、瓮葬、土葬三种。岩葬的遗迹遍及全县。药树、茅坪、桃元、麻虎、前坡、月儿、冷水、县城等地一些悬岩上凿有置棺的方洞(汉江北岸湖北省郧西县境内亦多),群众称为“老人洞”。50年代前,尚见残棺或骨骸。县内未见岩葬的文字记载,这种岩葬风俗与巴人、濮人有关。瓮葬,仅在寺庙的基底少有发现,冷水的观音阁曾有和尚“圆寂”瓮葬法。白河最普遍的葬法是土葬。礼制演绎甚繁。土葬的棺须4~16根偶...
相识见面,一般行注目礼、点头礼或无话找话问候一下,便是城里人习惯。过去城里人历来早上见面便问“吃了没有?”70年代后逐渐用“你好!”“早晨好!”代替了。对远道而来或许久不见的人,民国年间行拱手礼,现在行握手礼。传统的习俗是“行客拜坐客”,近年来不多拘泥。平时,同龄、同辈相好,见面打一掌或开句玩笑,笑骂两句,也是一种招呼方式。这种不像“礼节”的礼节,无论在城乡,无论男女、老少见面时皆可见到。家...
©2024 秦楚边城(白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商家承诺
投稿邮箱:baihe@akbh.net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城关镇人民路64号
主办:陕西秦智创宇商贸有限公司
官方微信
微信小程序